最近一段时间,家住沈阳市的郭大爷觉得有些胸闷气喘,便口服了几日消炎药。没成想,服药后症状不轻反重,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后来去医院就诊,才知道得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真是太大意了。”回想起来,郭大爷仍心有余悸。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萍说,像郭大爷这种情况的患者不在少数,起初都以为自己得了普通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服用常规药物无效后才来医院就诊,给哮喘的治疗和管控都带来了一定困难。她建议,患者出现夜间或凌晨气喘、胸闷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罹患哮喘的可能,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萍新华网肖寒摄
哮喘防控情况不佳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上升,现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新说,哮喘属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咳嗽、气喘、胸闷、气短是哮喘的四大症状,一般在夜间和凌晨症状最重。”周新进一步指出。
他表示,哮喘和过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俗的讲,哮喘其实就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都是哮喘的诱发因素。”除此之外,哮喘往往还伴有过敏性的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哮喘的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普及哮喘防治措施加强宣教工作力度
谈及哮喘的防治策略,周新表示,首先要脱离过敏源;其次,如果家族有哮喘病史,也需要警惕该病的发生;在治疗上,还需要根据哮喘的病情严重度,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由于哮喘具有异质性,在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均不相同,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吸入性皮质性激素(ics)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以达到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的目的,长期坚持用药,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周新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新新华网肖寒摄
此外,周新表示,在治疗方案实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哮喘的宣教力度,让患者充分认识哮喘防治的意义,掌握控制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医生要加大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为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便捷的管理工具进行长期有效的检测,实现对哮喘的控制。”
谨防“情绪性哮喘”患者须养成积极的应对心态
哮喘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发作时窒息感、无助感;哮喘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可能引起病人沮丧、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其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些消极的情绪也有一定几率诱发“情绪性哮喘”,使病人陷入“经久不愈”的恶性循坏。
陈萍表示,负面情绪是人类情绪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和回避。“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常表现为无助、沮丧,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检查,详细告诉患者病情的进展程度,让他们对哮喘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产生战胜哮喘的信心和决心。”陈萍说。
专家提示,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治疗态度,定期到医院随访,与医生交流和沟通病情发展状况,尽量避免出现心理问题,以免加重疾病症状。
明确治疗误区医患携手改善哮喘控制
早在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明确指出,对于绝大多数病人来说,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及维持临床控制。通过规范治疗,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但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周新表示,哮喘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陷入很多误区,致使其对治疗产生质疑和抗拒,依从性很差,大大降低了药物作用,不利于患者缓解症状和康复,“在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谈‘激素’色变的患者,因担心药物含有的激素成分会使人发胖,不敢服用药物,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周新介绍,目前所使用的吸入性皮质性激素可将药物直接送达哮喘患者的炎症部分,不经过血液循环,大大减少了激素的副作用,只要患者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很多副作用都能够避免,发胖的现象更是极为罕见。
此外,不仅仅是患者,很多基层地区的医务人员在治疗时也会陷入一些误区。周新指出,在一些基层地区的医疗机构,仍然将抗生素普遍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不是感染性炎症,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收效甚微,且药物可能成为过敏源,导致部分患者诱发哮喘。”他说。
呼吁临床新药纳入医保惠及更多患者
目前而言,ics(吸入性皮质性激素)和laba(长效β受体激动剂)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患者的首选控制药物。陈萍指出,有证据显示,新型ics/laba较现有的ics/laba,哮喘控制改善提高25%,可以帮助更多的哮喘患者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这得益于新型药物能够提供更强的抗炎,一天一次,持续24小时改善肺功能,大大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控制效果。”
陈萍表示,在我国,哮喘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患病基数大、覆盖年龄层广且控制情况不佳,急需得到改善和重视。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治疗哮喘的药物仍处于医保乙类的范畴中,报销比例有限,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不得不考虑价格因素,影响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状况,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希望未来我国在政策方面能够对哮喘予以更多的重视,将其纳入慢病管理范畴,提升药物报销比例;其次,新药在疗效和使用便利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期望未来能够将更多治疗哮喘的新药尽快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中,全方位提升哮喘的防控和治疗水平,惠及更多患者。”陈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