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在深山有远亲——河北医科大学托管帮扶阜平县医院纪实-欧洲杯投注网址

2019-02-21 07:45:44 作者:万前进 张晨光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万前进 张晨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穷是最大的社会疾病,在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向着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冲刺的进程中,河北医科大学在“全民健康才能全面小康”的思想指导下,发扬“送医下乡、服务基层”的办学传统,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阜平派驻医疗专家组无限期蹲点帮扶,让阜平县医院在全面托管一年多的时间里,迈出了健康脱贫的一大步。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外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作为一所百年学府,河北医科大学始终坚持和传承着“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1946年,为推动因抗日战争而停办的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前身)复校办学,老院长齐清心牵头,向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上报了《河北省立医学院复员计划书》,其中明确写道:“本校设立之目的,在使医生下乡,扶持乡村卫生,救治老百姓,为我国占最多数之民众、农民图谋幸福。”

  1958年,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前身)实施“城乡交替,分科轮回“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被《光明日报》整版刊文报道。2015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通讯《擎灯人——河北医科大学30余年支农惠农纪实》,并配发评论《可贵的“擎灯”精神》,对河北医科大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经验作了深入报道。中央和河北省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社会推广。同年,河北医科大学入选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群体)。对此,校党委书记翟海魂表示:“我们希望,在‘健康河北’奔小康的大道上,有更多的河北医大人在擎灯引路。”

  托管帮扶阜平县医院,就是河北医科大学传承“擎灯精神”的重要一步……

  穷在深山,看病难成了医院院长的“心病”

  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记载:“阜平境内多山,治所适当平坦,县或以此名”,阜为"兴旺昌盛"之意。然而,作为土生土长的阜平人,刘华龙说起自己在县医院30多年的从医经历时,却忍不住眼圈泛红,“心酸的事儿是比较大,我是2009年10月份当的院长,像我档案工资才1400多,实际我发到手500块钱一个月。”

阜平县医院收费处旧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阜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为贫困,在阜平县医院近十年来的对外招聘中,没有一个医学本科毕业生愿意应聘,全院80多名医生中,没有一个本一毕业的医生,本三到本二院校毕业的医生只有6人。

  “前年政府搞了一次活动,要求本二以上的招过来,按咱们正常的工作人员开支一样,结果一个也没招过来。”对于阜平县医院面临的人才困境,刘华龙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半天才从嘴里蹦出一句话,“穷呗,条件太差,待遇比较低,本县的都不愿意回来,何况外地的呢?”

阜平县医院药房旧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因为人才短缺,医疗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阜平县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就连医院里的急诊室也只能每天安排医生象征性的去轮班坐诊。县里的老百姓也只好“小病抗着、大病熬着”,一旦突发危重病情,只能冒着生命危险转诊到保定、石家庄甚至是北京。父老乡亲看病难,成了阜平县医院院长刘华龙的一块“心病”。

  “真有病了只能去外边的大医院,”在阜平县医院急诊大厅的随机采访中,前来就诊的患者说起原来看病的艰难,忍不住连连叹气,“哎,去外地人生地不熟,还得有人跟着去照顾,都是拖家带口的,哪来那么多钱啊!”

  远亲而至,“金字招牌”穷山沟里开“分店”

  阜平的穷,让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避之不及,却在2017年迎来了一个由20多名硕士、博士毕业的医疗专家团队,在这里一住就是一年多。

  阜平的穷,成了这些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的专家们最想治愈的“疾病”,也成为河北医科大学这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在新时代投身全国脱贫攻坚战,向着健康扶贫的高地,发起的又一次没有硝烟的冲锋。

  “在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尤为常见,俗话说‘脱贫五六年、大病回从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医疗帮扶精准脱贫工作刻不容缓。”在多次到阜平县实地调研医疗状况后,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就全面帮扶阜平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问题,与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河北医科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医学高校,担负着医学教育和医疗救治两大民生重任,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扎根基层,解除百姓疾苦,既是河北医大多年来的办学传统,也是医大人始终践行的民生情怀。”

2017年7月2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揭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与阜平县签订了医疗扶贫协议,由河北医大二院以全面托管的形式对阜平县医院进行定点帮扶。”协议签订一个月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质控处处长瞿长宝就带着临床治疗、护理、行政管理等,十几个学科的20多位专家进驻阜平,挑起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执行院长的重担。

  初到阜平县医院,门诊楼内人员稀少、电瓶车满院子跑、病房内吸烟者随处可见……“管理制度有缺陷就修订,岗位职责不明就厘清,工作流程混乱就捋顺”执行院长瞿长宝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是这么说的,帮扶专家组也是怎么做的。

帮扶专家正在指导阜平县医护人员做胃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从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明确院领导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到修订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销及采购工作流程;从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完善健全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各类质控指标,到修订护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指导各科开展护理查房。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一年多的时间,阜平县医院由内而外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早上8点,在阜平县医院的医办室,医护人员像军训一样齐刷刷站在会议桌两边,一项项通报交接班内容。“站立式交接班是为了表示对值班人员的尊重,”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王海军告诉记者,“以前阜平医院交接班都是坐着,我们医大的护士长来了以后,就改了这个规矩,我们在阜平医院完全复制了医大二院的模式。”

  小到交班细节,大到诊疗手术,河北医科大学的帮扶专家组不仅要把医院的管理模式复制下来,还像对待亲人一样,把自己的医术对阜平的医护人员倾囊相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开展的妇科腔镜手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我们专家参与的业务你必须参与,而且以你们团队为主,定期我们要考核,比如说带你上几次手术,你能完成哪些,我们跟你科室考核挂钩。”在把专家组成员分配到各个科室之后,执行院长瞿长宝对全院提出了严格的考评机制,“因为我们在乎的是传、帮、带,我们得让我们县医院的同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所以完全改变了这个业务学习的状态,效果非常好。”

  在一年多的“传、帮、带”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的专家组甘做“点读机”,阜平的医护人员“哪里不会点哪里”,超出专家组成员学科之外的问题,就从本部再邀请专家过来进行手术示教、学术讲座和业务指导,累计培训医、护、技人员达2000余人次。2018年,阜平县医院能够收治的病种目录,从原来的233种增加到近695种,各项诊疗服务水平短时间内有了质的提升。

  “过去咱们的腔镜技术可以说做不了,都是请专家来,现在妇科或者外科一般的腔镜手术都能做。现在咱们把内科那个专业也分出来了,有神经、呼吸、心血管、消化分了组了,也按标准的要求实现了。”在党总支书记刘华龙的眼里,阜平医院真的变了,“即便是医大的专家走了,他给我们传下的技术,也留下了,真正让我们阜平县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阜平情怀,体会了百姓疾苦才会念念不忘

  2018年10月23日,这是个让齐丹丹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那天,87岁的姥姥突然昏迷,被送入阜平医院急诊科救治,经医生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慢性胃炎、肝硬化、肾功能异常、腔隙性脑梗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麻醉科为百岁老人实施术前麻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这一系列吓人的病症集中在了一位87岁的老人身上,就在家属已经基本放弃希望时候,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驻阜平医院帮扶的专家却在第一时间拿出了抢救方案。经过数小时连续抢救,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如果手术失败,对于每一位参与手术的专家来说,都将是职业生涯里的一个污点。”执行院长瞿长宝说,“但是人命关天,我们没有时间考虑这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全力以赴,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我亲眼在那儿看着,亲身经历的这个事儿,反正就是全家人打心里感激咱们省二院的专家,包括我姥姥见了专家也特别的亲,就觉得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没有你们我活不到现在。”面对记者的采访镜头,原本有些拘谨的齐丹丹回忆起当天的一幕,眼泪夺眶而出。

帮扶专家组在阜平县走乡入户义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在阜平像齐丹丹这样带着一线希望而来,深怀感激而去的病人家属还有很多。据统计,在河北医科大学急诊科的专家进驻阜平县医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成功抢救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中毒4例,猝死1例。仅在2018年,阜平县医院就实施包括开颅、根治性胃癌切除等在内的手术1265例,门诊接诊人次同比增加11.5%。

  然而在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背后,却饱含着帮扶专家组无私的奉献和付出。2019年1月4日,被罗京戏称为自己和妻子的“领证一周年纪念日”,作为驻阜平帮扶团队里唯一一名“90后”,自己的婚礼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时间办。“我这也没什么,来阜平的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有些人孩子刚出生就过来了,偶尔回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学会叫爸爸了。”

  为什么?这是记者在采访中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远在省城的河北医科大学会对阜平县医院青眼有加?

  为什么河北医科大学的专家们愿意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穷山沟里常驻不返?

  “因为我们知道了基层百姓的疾苦,多么不易。”面对记者的提问执行院长瞿长宝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而在阜平帮扶期间,时常跟随帮扶专家组走乡入户义诊的胃肠外科主治医师王海军却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吴王口(乡)、砂窝乡他到县城来就得一天,一个来回儿,更别说他去二院。他来这儿一趟家里没车,他得需要坐公交,公交车一天就一趟,晚了回不去了,还得要在县城里面住。他来一趟这个车费,可能是卖了几斤鸡蛋攒出来的,真是挺难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新组建的康复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区药学部主任刘焕龙,自从到阜平县医院兼任副院长之后,就在手机上建了一个微信群,“所有参与阜平健康扶贫的人员都在这个微信群里,不管你是来这地方做一次两次手术的大主任们,还是我们到这地方健康扶贫的专家们,还是就因为平常一些琐碎的事情到阜平,给予阜平健康扶贫支援的所有人员。”

  现在微信群里已经有67名成员,涵盖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所有学科的主任专家和护理、管理人员。一旦遇到比较棘手医学问题,只要把病历、检查结果等资料发到群里,马上就能形成专家级的多学科会诊,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佳的治疗处置方案。

  “随时随地,而且用我的话说,全免费的,大家是心甘情愿的在这里做着这么一个事情。”刘焕龙给这个微信群取了个名字叫阜平情怀,“为什么大家心甘情愿,这就叫阜平情怀,因为这里是阜平。”

  后记

  2018年3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在教育部网站发表的《走好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长征路》文中,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三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

  多年来,河北医科大学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对这“三问”的答案,而对阜平医院的全面托管式帮扶,只是河北医科大学长期深入群众,勠力解决基层医疗难题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医科大学共组建了1260多支服务团队,30年来累计服务群众14万人,打造出了“博士服务团”等品牌团队。

  近十年来,河北医科大学针对基层卫生人员“学历低、技术职称低、专业素质低”的三低问题,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专科以上学历人员5万人。承建“河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并在全省建立了61个基层培训基地,培训学员3100名。

  河北医科大学五所直属医院对口支援、帮扶服务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达93所,培训基层进修医护人员2200多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4年启动先心病爱心救助工程,11年来先心病爱心普查车行程27万多公里,深入全省156个县,为20万名儿童进行了心脏健康检查,救治10000名先心病患儿。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005年启动“微笑列车——救治唇腭裂患者行动”,10年间完成手术649例,减免医药费用310多万元。

  ……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社会,脚上有泥土,心里才有百姓。河北医科大学几十年来坚持组织和引导专家、师生深入偏远乡村,走进贫困百姓家里,送医送药送技术,用真心换真情,既加深了医护人员和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和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医疗扶贫,切实帮助贫困群众,为“健康中国”“健康河北”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广大基层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幸福!”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

关键词:阜平,医疗扶贫,河北医科大学责任编辑:何震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