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岁末,西安在新冠疫情严峻的关口,又遭遇了一波新“疫情”——该市各大医院陆续接诊了多例出血热患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再次牵动了大家紧张的心。
什么是出血热?为什么会让大家如此紧张?有哪些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吗?
经老鼠传播的传染疾病
出血热全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乙类传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病高峰期。我国是hfrs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陕西省特别是关中地区为该病的高发地区。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后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人体吸入导致感染。此外,也可通过食用被鼠污染的食物以及直接被鼠咬伤等途径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病例可分为5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而发热期起病较急,以高热为主,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一般持续4~6天。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因其与感冒症状很相似,不少患者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三痛”“三红”要警惕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会引起血管内皮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三痛”和“三红”临床表现。
“三痛”为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为眼球结膜及颜面部充血、颈部充血、上胸部皮肤充血,好似喝醉酒一样。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等症状。
此外,流行性出血热还会引起全身组织水肿和肾脏损害(少尿或无尿),少数患者可有发热、低血压休克和少尿三期重叠,此类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特殊人群需关注
儿童发病率低,全身中毒症状轻,可有消化系统、心脏、肺脏等损伤。疫区儿童如有发热症状,建议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和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
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多为中、低热,因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
妊娠期妇女感染后病情常较重,部分患者可因流产、死胎、阴道大出血而死亡。且汉坦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使胎儿宫内感染,导致死亡。
“三早一近”是关键
汉坦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在有条件的医院治疗(三早一近),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
一般建议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保证必要的热量供应。发病早期可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不超过7天。需要注意的是,发热期以物理降温为主,勿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预防重点三件事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预防的重点在于做好三件事:
1. 防鼠、灭鼠做好防护:清除鼠窝、鼠的排泄物以及曾有老鼠孳生的房舍、杂草时,请佩戴好手套和口罩;野外劳作、探险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破伤或螨类叮咬。
2. 接种疫苗是有效措施:hfrs双价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基础免疫2剂后即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延长,疫苗保护率会下降,流行区人群建议每7~8年再接种一剂加强。
3. 做好食品的消毒和储藏:不吃生冷食物,不留食物残渣,垃圾及时清理,储存容器应严密无缝,防止老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