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相约熬夜看球,冰啤酒加上烧烤、麻辣小龙虾,这个组合是不是很惬意?但是啤酒虽然过瘾,重口味虽然刺激,急性胰腺炎也可能会偷偷找上你,尤其中年人更易中招。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凶险的疾病,总体死亡率在10%以上。虽然轻症水肿型胰腺炎多数可以治愈,也有复发的可能性,但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50%以上。
“大吃大喝”易致胰腺炎
王先生为看世界杯与朋友一起聚会,从傍晚开始觥筹交错,每人半斤白酒起步,再吃上烤串和麻小,一直折腾到深夜。凌晨,王先生昏昏沉沉中喊肚子痛,家人把他送到医院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年过四十的王先生体形肥胖,又患糖尿病多年,命是救过来了,罪可没少受。
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所发生的炎性病变,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普遍认为与饮酒过量、胆管内存在胆结石等因素有关。该病可分为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
很多临床病例表明,在聚会时暴饮暴食极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这是因为胰腺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腺体器官,“大吃大喝”会刺激胰腺、肝脏加速分泌胰液、胆汁,一旦胰腺管的“下游”出口处引流不畅,比如有炎症、胆结石、蛔虫等病变,都可以使胰液排出受阻。这样一来,不仅胰液排不出,还会有胆汁倒灌入胰腺管,使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另外,胆汁还会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使它们渗入到胰腺实体中,出现“胰腺消化胰腺”的状况,这便促成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简而言之,急性胰腺炎就是由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主要病因有胆道系统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损伤、感染、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等。
部分老年人腹痛症状不明显
发生急性胰腺炎一般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虽然看起来与肠道疾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有的典型表现是胰腺炎所特有的。比如,突然发生且忍受不了的上腹剧痛,伴有后背痛感。同时,患者会频繁呕吐,甚至吐出绿色的胆汁。若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警惕急性胰腺炎,立即到医院就医。
确诊方法也不复杂,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值均会大幅上升。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则提示病情有反复,再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不过,严重坏死型患者由于胰腺腺泡被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淀粉酶值不会有增高表现,而需要辅助其他方法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当急性胰腺炎发展为坏死出血型胰腺炎,患者高烧持续不退,烦躁不安、腹部和腰部大片淤斑、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这时极有可能出现休克或猝死,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老年人的胰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腹痛轻微,只有中等程度发热或体温不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较年轻人少,但一旦发病因应激功能差且并发症较多,容易出现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及时治疗者致死率相当高。
另外,还有个别年老体弱者身体敏感程度低,无腹痛或仅有胰区压痛,这在临床上称为“无痛性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最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确诊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不能仅凭症状和体征,还要结合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如患者突发休克、无尿、疼痛不明显;上腹部手术后突然休克、发热;糖尿病昏迷发生休克;突然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症状等情况,应及时检查胰酶、血钙等指标,并辅助b超、ct影像学等检查。
胆石症患者是高危人群
无论是胰腺炎初次的急性发作,还是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其实都可以未雨绸缪。预防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健康生活,合理饮食。预防胰腺炎的主要环节在于注意饮食控制。吃得多喝得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太酸太辣的重口味食物再加上酒精的刺激,会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导致胰腺急速大量分泌胰液。尤其是长期饮酒者原本胰腺就已存在潜在损伤,身体更加脆弱。所以,大家应坚持均衡饮食,搭配得当;少量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二是及时治疗胆石症。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有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叫胆源性胰腺炎。据文献报告,三分之二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患有胆结石,5%的胆结石患者可引发急性胰腺炎。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有胆结石但无症状,直到常规体检时才发现。因此,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做肝胆b超检查。如发现胆结石或以往有胆道系统的病史,应及早接受治疗,去除危险因素。
三是治疗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因。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血液粘滞度过高会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使胰腺缺血严重,很快发生广泛的胰腺坏死以及较多的并发症。患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平时要规范接受调脂、降糖治疗,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这是减少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环节。